
软考信息安全工程师学习笔记三十二(6.3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实施)
6.3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实施
6.3.1基本原则与流程
1.基本原则:标准性原则、可控性原则、最小影响原则
6.3.2识别★阶段工作
1.识别阶段是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工作阶段,对组织和信息系统中资产、威胁、脆弱性等要素的识别,是进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的前提
2.在风险评估工作中,风险的重要因素都已资产为中心,威胁、脆弱性以及风险都是针对资产而客观存在的。★
3.威胁利用资产自身脆弱性,是的安全事件的发生成为可能,从而形成了安全风险。
4.把资产分为硬件、软件、数据、服务、人员、其他
5.威胁分类方法:软硬件故障、物理环境影响、无作为或者操作实物、管理不到位、恶意代码、越权或滥用、网络共计、物理共计、泄密、篡改、抵赖
6.根据威胁产生起因、表现、后果,分为:
有害程序、网络攻击、信息破坏、信息内容攻击、设备设施故障、灾害性破坏、其他威胁
7.威胁调查工作包括:威胁源动机及其能力、威胁途径、威胁可能性及其影响
8.脆弱性是资产自身存在的,本身不会对资产造成损害。
9.脆弱性可从技术、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识别
10.脆弱性识别所采用的方法:文档查阅、问卷调查、人工核查、工具检测、渗透测试
6.3.3风险★分析阶段工作
1.风险评估是以围绕被评估组织核心业务开展为原则的,评估业务所面临的安全风险。
2.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对业务相关的资产、威胁、脆弱性、其他各项属性的关联分析
3.风险分析模型
威胁识别—-威胁出现的频率 —-安全事件的可能性—————–风险值
脆弱性识别—脆弱性的严重程度—-安全事件的可能性、造成的损失—风险值
资产识别—-资产价值——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———————–风险值
4.风险分析分为定性、定量,一般风险计算多采用定性计算方法
5.风险处置方式一般包括接受、消减、转移、规避
6.安全整改:★
非常严重、需立即降低且加固措施易于实施的安全风险,建议被评估组织立即采取安全整改措施
非常严重、需立即降低,但加固措施不便于实施的安全风险,建立被评估组织立即制定安全整改实施方案,尽快实施安全整改,整改前应对相关安全隐患进行严密监控,并做好应急预案。
比较严重、需降低且加固措施不易于实施的安全风险,建议被评估组织指定限期实施的整改方案,整改前应对相关安全隐患进行监控。